日期:2013-11-11  浏览次数:20838 次

我是从去年初开始学习web标准的,两年下来也有些心得。最近跳槽了正好闲在家里,写一些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。

1 对于web标准和W3C XHTML规范的理解

按照习惯的理解,这两个概念似乎都是指的一个东西(就是我们在这个版里讨论的这些个"高深理论“^_^)。但我认为,理想上从技术的角度上讲,这两个事物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性。web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将页面的结构、表现和行为各自独立实现,更通俗的讲就是如今招聘时流行的言语”div+css"。但W3C XHTML的任何一个版本都没有对web标准理念作限制。很显然的,我们可以用xhtml 1.1写出一个table定位的网页。说到这里,或许会认为我讲了一堆废话。但任何一项技术,只要当你对基础概念有足够清晰的认识的时候,你才会正确的使用它。我从下面两个方面,来谈谈如今Web标准使用走向的两个歧途:

第一种情况很简单。自以为只需使用了XHTML+CSS就是Web标准了。页面里面遍地是class和id。肆意的为每个细节都单独定义class。这样的页面和传统的html的区别就是img标签里多了个"/"。理想上这样子还不如回到传统的html,至少我可以轻松的使用font,而不用总是跟查字典一样去查款式表。另一种更隐蔽的随意使用CSS的我在当前讲。

第二种情况我觉得比较难理解一些,即试图用各种纷繁复杂的div嵌套和css语句来实现你所想要的表现。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在我刚看到的一个帖子" 不用切图的页面圆角"。首先我想肯定的是这个创意确实很不错,使用CSS功用将圆角“画”出来。为此,设计者必须在相应的位置加上一大段如下的代码:

<b class="b1"></b><b class="b2"></b><b class="b3"></b><b class="b4"></b>
<b class="b4"></b><b class="b3"></b><b class="b2"></b><b class="b1"></b>

但是,这里严重违反了Web标准的基本概念——结构与表现要分离。由于它将用于控制网页表现的代码放在结构文档中了。或许你会说它理想上还是将真正的表现代码放在CSS里的。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偷换概念。由于以上这些b标签跟网页结构无关,它们都是一些空标签。也就是说,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将某些内容放在文档结构需求的位置。因此它们对于文档结构来说只是一些废代码。

另外一个例子可能愈加隐蔽。之前我有在alistapart.com上看到过如何实现网页三通栏的文章,其原理大概就是使用三四个div互相嵌套。我认为这也是一个违反Web标准思想的做法。由于这些div标签在代码中摆放的次序曾经不单纯是为了结构的需求,而是用于网页的表现。

当然,我承认,以上的观点在一定程度是钻牛角尖(但反过来说,非要实现非图片圆角不也是在钻牛角尖么,呵呵)。有些时候结构和表现并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分开的,我们为了实现一些丰富的表现不得不让结构去迁就(想想<div style="clear:both" />的用途)。但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很重要的。即便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些错事。

最后,我想声明的是,我并不是"非图片圆角"是无意义或是错误的。我也很佩服作者的聪明和灵感。我觉得这样的技术研讨就好像以前用CSS画国旗一样,对CSS技术的熟练掌握很有协助。但是,它的用途也应该仅和CSS国旗一样局限,不应该在实际使用中采纳。由于它违反Web标准的基本准绳。

2 HTML标签的语义

如今Web标准都被通俗的叫做“div+css”或者“层规划”。我不反对这种便宜行事的叫法。但是这样会堕入一个误区:即大量的使用div标签作为结构元素。理想上这是一种更高级的div滥用(Jeffrey Zeldman在《网站重构》一书中提到)。

HTML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标签,每个标签都有它各自的含义。我认为在设计时,除了遵照HTML语法以外,应该充分利用并恪守各标签的“语义”。如标题文字应该包含在h1-h6中,大段的文字内容应该由<p>进行分段而不是<br />,列表项应该放在ul或ol或dl中,表格方式的数据应该仍然用table规划。

为什么要这样做?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缘由是,保证在用户去掉CSS显示的情况下,网页能够尽量无效的将内容的结构层次显示出来。如果全部用div,当去掉CSS之后,整个网页就得到了层次,只剩下一些芜杂的文字碎片。这并不符合Web标准对低配置兼容性的要求。

我下面详细的列举一下我对一些标签的语义的理解:

p br
先说个最简单的。分段要用p标签而不是用br(甚至连续两个<br />)。这个似乎不用多说。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准绳。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论坛发帖,如果我想分段,便打回车。而如此传输到后台并显示出来的,显然就是用<br />分段的。

table th
由于大力鼓吹div+css的结果,似乎如今谁用table规划谁就是未开化的土著。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。table的含义是表格,因此凡是应该以表格方式出现的数据,仍然应该用table规划。简单的例子是班级同学的花名册,包括姓名学号性别等等,这明显是一个表格方式的数据,因此应该用table规划。另一个比较值得探讨的例子是,blog里面的日历导航。我曾经有见过一个blog程序,它的日历导航里的各个日期,从1号到30号全用div套好,再使用float:left款式7个一排的排出当月的日历。当我取消浏览器的CSS显示之后,日历的那部分则从1号到30号一竖排下来。我认为这是不对的。由于日历应该是一个表格方式的数据,因此仍然应该用table规划。当取消css之后,应该仍然按照一排7个的样子归成一个表格。

th则是另一个会被忽视的标签。由于CSS的万能,所有的表格单元都可以用td加一个class属性搞定。但是从语义上讲,一些表格单元应该用th标签。比如上文说到的日历表格,里面的“MON TUE WED... SUN”这些标识星期的单元,就应该用th而不是td。

h1-h6
对于h1-h6标签,从语义上讲,它们应该适用于所有标题文字。因此,一些如<div class="diary-title>的写法都是多余的,直接写成<h1>,然后直接对h1而不是.diary-title定义CSS,不是一样的效果么?当然,这个规矩我也不能定得太死,由于有时候标题部分的结构元素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个h1就能处理的。但我最多用类似<h1><span></span></h1>的方法将标题的结构嵌套得更复杂,以满足表现的需求。

但这里会出现一个语义上的分歧。h1究竟该理解为一级标题呢还是理解为1号字体大小的标题。我通常理解为一级标题,一级标题下再有小标题就用h2。但是理想上回顾HTML设计之初,h1-h6后面的数字更多的被理解为控制标题文字大小的。用h3或许只是为了使用三号大小的字体,而并非它就是三级标题。否则一级标题全用h1,个个都是斗大的字,又不得不用CSS来控制字号,感觉很累赘。所以,这是一个待商榷的问题。

ul ol
凡是需求罗列条款的,都应该用ul或者ol,而不是用p。比如招聘广告里的职位需求,比如留意事项,比如操作步骤说明。此外一个流行的用法是网页的导航菜单也用ul li来列举,然后再用CSS控制其陈列方式。

应该要补充的是,别忘了li里面还可以再用ul或ol,构成第二级列表。

dl dt dd
这是一组几乎被人忘记的标签,但Jeffrey Zeldman在《网站重构》中大力推崇对它们的使用。dl应该是“defining list(或是definition list?有知道的朋友请通知我)”的全称,一个典型的用法是字典的词条。单词的名字放在dt里面,单词的解释放在dd里面。而alistapart.com网站愈加高明的,将右侧栏整个定义为dl,每个单元的标题用dt,而该单元的内容则用dd。

img
img标签本身也没啥好说的。只是想老生常谈一个,即只要当确实这个元素是内容里必须的图片的时候才使用img,否则应该用CSS定义为款式。如插图,头像,表情图标,这些是内容里必须出现的图片,用img。而其他的比如标题的背景图,列表项前面的小icon,这些都不应该用img标签。